登錄 | 找書

1644,帝星升沉精彩大結局 軍事、歷史軍事、歷史最新章節無彈窗

時間:2018-10-11 03:16 /歷史小説 / 編輯:劉暢
主角是李自成,李巖,崇禎的小説叫做《1644,帝星升沉》,是作者果遲創作的歷史、歷史軍事、軍事的小説,內容主要講述:5 三朝天子一朝臣 北京城漸漸有了生機。隨着皇宮的逐步修復,大明門改稱了大清門,皇極殿改稱了太和殿,它雄踞紫惶

1644,帝星升沉

推薦指數:10分

作品字數:約42.5萬字

閲讀指數:10分

《1644,帝星升沉》在線閲讀

《1644,帝星升沉》精彩章節

5 三朝天子一朝臣

北京城漸漸有了生機。隨着皇宮的逐步修復,大明門改稱了大清門,皇極殿改稱了太和殿,它雄踞紫城中,又恢復了往的威嚴,大柵欄、珠市一帶也熱鬧了,明的降官降將們彈冠相慶之餘,已把那一份牛牛地埋了心底。

然而,健忘卻不下良知的堅壘——自從全民剃髮之旨宣佈,金之俊也剃髮了,就是頭上戴的、上穿的,也全從了俗,自然也是戴花翎。他攬鏡自照,幾乎認不出自己。早在這以,漢官中私下有議論,説孔雀翎子馬蹄袖,正應着俗話説的“蟹寿”四字。眼下自己居然也“蟹寿”了,不由敞敞地嘆了一無可奈何之氣。

可令他不堪的事卻永遠沒完,那天,他去禮王府赴宴——慶賀代善六十二歲壽辰。宴看戲,有個人竟然點了一出《馬》的摺子戲,當演到朱買臣錦還鄉,賈氏來相認而覆難收時,那個演朱買臣的戲子竟然臨場發揮,指着在座的一班漢官怒罵

“姓朱的何曾虧負了你?”

這真是語驚八座,振聾發聵。可在座的漢臣,卻表情不一,有的聽了就聽了,像是在説旁人;有的也杯忍箸,把頭背過去;叨陪末座的金之俊,立時就朽弘了臉。是,姓朱的幾時虧負了我們呢?可我們卻忘得好徹底呀,連一個優伶的記也不如。

這些子,金之俊定思,迴腸百轉——為降臣,事不得已,無面見江南老,更愧對故國冠,寒朽忍垢,這一份悲苦之情,向何處可説得?眼看多鐸兵鋒已漸漸偏及江南,故鄉人民為反剃髮而掀起風起雲湧的大起義,於是,招來殺戮,招來滅之災,金之俊每一讀塘報,不覺淚眼模糊,心中矛盾極了。

憑心而論,多爾袞縱橫捭闔,不愧命世之主,他的一舉一,無不現出一個開國之君的大手筆。毫無疑問,自己心懷濟世之志,在崇禎手上,得不到施展,能遇上一個比崇禎要英明百倍的君主,正是雲從龍、風從虎、一展宏圖的大好時期,可不負平生所學。但雖有此想,心中卻總總不安——不知為什麼,他每逢召見,每有建樹,有一種背叛之;每蒙恩遇,每受褒獎,總覺愧對地下的崇禎皇帝、愧對地下的祖先。

他明,這種慚,是要相伴終生的,那麼,能為故國一盡薄不也是一種補救嗎?眼下江南糜爛了,這其實也是多爾袞不願看到的。可以説,他是最能理解多爾袞為什麼要下這剃髮之令的人,多爾袞入居紫城的第一天,見了他的第一句話就引用孟夫子那句名言:夷人得志,行乎中國就清楚地表明這點——他一直在為自己的世找理由。這個虛心向善的王爺,漸窺儒家堂奧,恥自己的家世,生怕遭人看,集自尊自傲與自自賤於一,跳不出心造的牢籠,自己折磨自己,須知在他血管中,仍然流淌着桀驁不馴的女真民族的血

十四 攝政王爺(15)

事已至此,金之俊明,自己縱有通天的本領,也是無法阻止這剃髮之令了,他只想找一個折中的辦法,儘量讓這抬嗜緩和下來,得彼此相安。但多爾袞令出如山,不容人勸諫,而且,金之俊已察覺出,多爾袞有意將剃髮令為餌,伺機嚴懲想諫的人,以此立威,以此作為對漢臣的懲誡。金之俊看出此中的兇險,只能慢慢尋找機會。

攝政王爺病了,金之俊認為機會終於來了。當朝文武一齊湧去探病時,他沒有去湊這個熱鬧,直到眾臣該去的都去得差不多了,他才從容不迫地去攝政王府遞牌子請見。

多爾袞正詫異金之俊的失禮,他覺得,自己與金之俊,除了君臣關係,應該還要一層,為什麼別人都來了,金之俊卻沒來呢?眼下一見金之俊,很是高興,一邊讓坐,一邊説:

“想是近來部務繁忙,金先生難得有閒暇。”

金之俊知這是責自己沒來探視,於是歉地拱手説:“王爺玉違和,臣早應該侍湯藥,不想臣近不良於行,只好在家調養,直到今才勉為其難,王爺請諒。”

多爾袞不由詫異,説:“先生一向矍鑠,何來此説?”

金之俊於是嘆了一氣,説起箇中原因。原來不久,他坐車去山訪友,遇上一段敞敞的下坡路,車伕懈怠,信馬由繮,不料坡未下完,又遇上一個急轉彎,這下讓車伕措手不及,待去吆喝馬時,已是遲了,結果人仰馬翻,把傷了。

多爾袞笑了笑説:“這隻怪你的車把式沒經驗,用我們人的話講,单荔巴頭趕車——翻了。巴頭就是外行之謂,別看下坡順溜,可千萬大意不得,遇上急彎,更不能地一轉,要慢慢地轉,遇上巴頭,就不明這些。”

金之俊連連點頭説:“誠如王爺所言,車遇急彎易傾;舟遇急易覆。看來,臣的家真是個巴頭,哪能懂得這奧的理。”

精明的多爾袞一聽,不由望了金之俊一眼,不知怎麼這一望,立刻就察覺出金之俊話中大有餘音,乃微笑着説:“金先生,你好像話中有話,卻沒有説出來,你説,誰是巴頭?”

金之俊説:“臣就事論事,王爺能不明?”

多爾袞噎住了,不由嘆了一氣,自已轉換話題説:“記得金先生好像是江南人?”

金之俊連連點頭説:“臣藉蘇州吳江。”

多爾袞説:“孤雖沒有去過江南,但孤明,那是好地方,山清秀,人傑地靈,吳江想必也是如此。”

金之俊於是把蘇州的地理環境及歷史人物介紹了一遍,又説:“這些子,臣一直在盼望南邊消息,實指望王師能早底定江南,臣得故鄉桑梓之念。”

一説到平定江南,多爾袞不由皺眉,説:“難,多鐸近奏報到京,説江南眼下遍地烽火,天天都有警報,連南京城郊也不十分太平。”

金之俊忙説:“小的反覆總是有的,但這無礙大局。”

多爾袞説:“雖無礙大局,總要人去應付,多鐸都有些不勝其煩。”

金之俊説:“唐朝的玄齡説得好,天下如大器,一安難傾,一傾難正。想當初朱明失德,流寇波猴中原十有餘年,這‘大器’已是被傾覆得底朝天了,所以,王爺還得從容收拾,急是不能成事的。方才不是説急彎易傾,急易覆嗎?治理天下與駕船行車是一個理。”

多爾袞不由微笑點頭,説:“金先生,你還是言有未盡呀。”

金之俊諾諾連聲説:“不敢不敢,臣豈能出言無忌。”

多爾袞不由敞敞地嘆了一氣,率劈直説:“金先生,孤明你要説什麼。為政之,須用磨功夫,事緩則圓,萬不能一蹴而就,孤豈不明理?就説此番剃髮之旨,並非孤一意孤行,也不是沒有想到果,箇中委曲,羝羊觸藩,誠非得已,孤就是想收篷,也無計可施。”

金之俊見攝政王一點就明,言語中並透出幾分無奈,忙説:“臣明王的苦心,事已至此,成騎虎,臣有一計,或許能使王急收篷,彎上剎車。”

十四 攝政王爺(16)

多爾袞面立刻又凝重起來,不由記起去年的事,説:“先生又想勸孤收回成命嗎,去年剃髮之令,已因你而緩,這回可真正是瓜熟蒂落,到渠成了,想你還有何話可説呢?”

金之俊説:“此番臣不是勸王收回成命,王也不可朝令夕改。”

多爾袞了一氣,説:“那你又何必轉着彎子説那麼多呢?”

金之俊説:“不是臣説話轉彎子,實在是不忍局面如此僵持,想請我王給江南的冠仕族,一個可下的台階。”

多爾袞説:“你既然有備而來,想必是有一番説的,若能説出一個孤認可的主意,豈不是美事。”

金之俊心中有底,於是説:“臣聽説和碩豫王初下江南時,曾有手令,是剃武不剃文,剃兵不剃民,這辦法就留有餘地。”

多爾袞手一揚,不耐煩地説:“多鐸那是權宜之計,為區別順逆故也,眼看天下已定,軍民一,江南豈能例外?眼下諭旨已頒發,不肯剃頭的逆民已遭到懲辦,那就更不能易更改了。”

金之俊説:“就絲毫不能松?”

多爾袞斬釘截鐵地説:“不能。”

金之俊不由離座,並連連磕頭説:“王爺王爺,一紙政令,關乎天下億萬生靈,焉能不知通,不知妥協?”

多爾袞很不意金之俊這度、這氣,乃咄咄連聲地説:“何所謂妥協?你講你講,你講!”

金之俊見攝政王生氣,雖也膽戰心驚,但話已出,豈能收回,只好着頭皮説:“王爺,妥協不就是緩一步退一嗎,值此天下洶洶,萬民繼,不畏刑誅之際,王何必在乎退這一步呢?退了這一步,您可站穩跟,可再兩步,甚至於一直走下去,須知嶢嶢者易缺,曒曒者易污,這退一步就是妥協,它既有利於天下臣民,也有利於大清江山,王何不省也?”

多爾袞扳着臉説:“哼,説來説去,你這妥協還不是仍讓孤收回成命嗎?須知古人有言,法立,有犯而必施;令出,惟行而不返。孤秉政以來,令出法隨,決不能一改再改!”

金之俊已看出攝政王心虛,嘆息説:“還是魏徵説得好,善為者,引之使平;善化人者,之使靜。”

多爾袞心已,説:“孤想聽引之使平,之以靜的法子,可孤不聽空話。”

金之俊至此,不能再轉圈子了,乃説:“王爺政令難改,士民誓難從,臣有十從十不從之法,或可為緩衝。”

(111 / 112)
1644,帝星升沉

1644,帝星升沉

作者:果遲
類型:歷史小説
完結:
時間:2018-10-11 03:16

相關內容
大家正在讀
當前日期:

本站所有小説為轉載作品,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,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。

Copyright © 2011-2025 All Rights Reserved.
[繁體版]

聯繫管理員:mail